2015年5月19日 星期二

孩子在家也被欺負?談網路霸凌



網路霸凌 / 青少年醫療資訊服務網 / 2014 (舊文整理)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待在家裡和父母親共處的時間愈來愈少,孩子所面臨的人際互動的安全問題愈來愈重要。例如近幾年來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詐騙、性騷擾等等,許多和人有關的事可能都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困擾著孩子們。...

但或許當家長的你不知道,現在的小孩他們所可能發生的這些人際安全問題事實上比我們小時候來得多、也來得復雜,原因無他,因為科技的進步人類在生活上取得了方便性,但同時也讓這些擾人的行為變得更加容易。例如霸凌事件而言,當家長以為小孩正安全得待在自己的臥家裡時,有可能他正透過電腦、手機、平板等等具有網路功能的設備而被騷擾、被嘲弄、甚至被威脅 – 這個稱為「網路霸凌」,和一般我們熟知的校園霸凌有些許的不同。


網路霸凌難以逃脫

一般而言,會對他人施以網路霸凌的青少年,常常至少也會對同儕施以面對面的言語霸凌。然而不幸的是,被霸凌的青少年可以在放學後、回到家之後躲開一般的言語或肢體霸凌,卻往往躲不開網路霸凌。

網路霸凌是可以發生在一個禮拜7天、一天24小時的任何時候,即使只是一段小小的訊息文字、或者一張圖片都可能讓被霸凌者感到羞辱或害怕。家長常會勸導孩子的說辭就是「你不要理他就行了!」,但事實上即使不理會他,施以霸凌者只要把這些文字或圖片放在公開的網路上讓其他同儕看到,霸凌依究存在。再加上網路霸凌常以匿名的方式進行,更讓人防不勝防。

據統計,全球有一成至二成的青少年曾有過網路霸凌的經驗,而有六成至七成的青少年曾經有過網路上的負面經驗,包括參與霸凌、被霸凌、或者旁觀。事實上霸凌事件的旁觀者往往在霸凌事件當中助紂為虐而不自知,這些旁觀者也可能是將來潛在的霸凌者。


網路霸凌的負面影響

不論是面對面的直接霸凌、或者是透過科技設備的網路霸凌,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都是類似的:

(1) 接觸酒精或毒品的機率增加

(2) 翹課、逃學、拒學


(3) 學校成績退步

(4) 低自尊、沒自信、身體健康變差

(5) 反過來霸凌其他人

當孩子出現上述情況時,家長一定要特別留意是否孩子在人際上出現了問題。

美國的研究顯示,被霸凌者和施以霸凌者都比一般青少年有要高的機率出現自殺念頭、自傷行為、及罹患憂鬱症,因此不論察覺到自己的孩子有被霸凌、或者對其他同學霸凌的現象時一定要給予關心。


及早發現孩子的網路霸凌事件

保護孩子,要從了解孩子如何使用網路開始:知道孩子經常拜訪的網站、熟悉孩子習慣使用的網路軟體(app),並且與孩子共同討論該如何正確並健康地使用這些軟體,鼓勵孩子與你分享他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或遇到的事。

對於孩子經常瀏覽的社群網站(例如臉書),有些家長會希望能藉由加入好友就近觀察孩子的網路社交活動,然而大部份的青少年可能會認為讓父母親看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是件「很不自在」的事。因此我們建議,一開始家長應對孩子做些「承諾」:在不干涉孩子網路自主權及網路人際互動的前提下,加入好友,有任何想表達的意見,可以藉由私下面對面的談話或者私人訊息郵件的方式溝通,而不是直接在屬於孩子的網路空間中留言讓他所有的朋友看見 – 青少年最不喜歡被人叫「媽寶」,在保護他的同時,務必要顧及他的自尊心。


陪孩子共同解決網路霸凌的困擾

這邊建議幾個要點:

(1) 不要回應或轉貼含有網路霸凌內容的文字與圖片。
 

(2) 封鎖施予霸凌的人。
 

(3) 留下證據,包括日期、時間,最佳的方式是將霸凌內容備份或拍照存檔,並將證據提供給網站負責人,請該網站處理此一不合適的行為。
 

(4) 如果施予霸凌者的身份是學校同學,應將證據提供讓校方知悉。
 

(5) 若霸凌行為已傷害孩子身心健康、或者生活及學業已遭受重大影響,可將證據提供給警方。

許多青少年誤以為只要躲在網路裡面,任何的發言都不具法律效用。事實上網路霸凌所負的法律責任和一般並無不同,即便是匿名發言,網路警察依然可以依循網路活動紀錄追究刑責。讓孩子知道相關的法律規定,一方面可以避免孩子失言傷害他人、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了解若被霸凌仍有正義公理可以給予協助。如果孩子已經因為任何霸凌事件而影響身心狀態,讓校方知悉老師會主動給予支持性輔導,或者帶孩子到精神科門診都可提供必要的協助。




原文連結:青少年資訊服務網@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留言!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