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影片》憂鬱,我們共享的秘密 (TED)


這次要推薦的是 TEDx Talks 上關於「憂鬱症」的影片。

先來介紹一下演說者:

安德魯.索羅門 (Andrew Solomon),他是一位美國作家,也是心理學講師,致力於心理、人權、藝術等領域。2001年他以「The Noonday Demon: An Atlas of Depression」一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他同時也是憂鬱症的患者,也因為憂鬱症狀曾經住院數十次,長期服用藥物治療中。因此,他以過來人的身份,加上自己心理學的專業,能讓聽眾對憂鬱症有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

如果 你對憂鬱症這個疾病很有興趣,或者 你想關心身邊患有憂鬱症的親人或朋友,我都很推薦你耐心聽完整場演講,他會讓你更能同理憂鬱症患者的感受與心情。

如果 你本身就是憂鬱症的患者,而且目前心情不算太糟,那麼我也推薦你可以聽聽他是怎麼走過來的,或許能帶給你不少的心得與啟發。

但如果 你目前心情正掉到谷底、連上面這段文字都看得很辛苦,那我建議可以改天心情好些再來觀賞,因為這部影片有半個小時,這長度鐵定會讓你抓狂的… (苦笑)

不過不管有沒有看完影片,後面我有摘錄幾個有趣的小題目與你分享。 :)

- 請用 [全螢幕] 欣賞影片 -
- 影片右下角可開啟字幕(Traditional Chinese) -


1。
 在我的腦海中,有一場葬禮,哀悼者來來去去,不停踩踏,踩踏,直到感覺衝破了知覺。 
當眾人全都就座,儀式開始,像擊鼓般,不斷敲擊、敲擊,直到我的意識就此麻木。 
此刻我聽見他們抬起棺木,嘰嘎聲穿透我的魂。 
鉛靴的踏步聲再度揚起,伴隨喪鐘迴盪,彷彿天空是具大鐘,只剩下一只耳朵存在,而我與寂靜間,一場微妙的追逐,獨自在此破碎。 
這時,理性忽然斷了弦,我不斷墜落,墜落,每次墜落都撞上一個世界,最後終於失去知覺。 

安德魯.索羅門 開場引用的這一段詩,是美國詩人 愛蜜莉.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 的作品 'I felt a Funeral, in my Brain'

愛蜜莉.狄更生是歷史上有名的憂鬱症患者之一,對她而言,寫詩是紓發自己憂鬱情緒的一種方式,而憂鬱也常是她寫詩的靈感來源。除了與憂鬱有關的描述之外,她在愛情與人生哲理上也創造許多文學經典。

這篇【腦海中的葬禮】常常被關於憂鬱的文章提及,一方面因為當憂鬱者心情跌到谷底時,腦中呈現的氣氛就有如葬禮一般:表面的平靜、但真實的雜亂,任何一點 聲響對他們都可能是難以忍受的噪音,他們只想一個人、只想安靜。另一方面,憂鬱者的腦中常會無法控制地浮現和死亡有關的畫面,關於如何死亡、或者死亡後自 己的模樣,像是自己的葬禮。



2。

哥雅用繪畫詮釋,半數藝術品的目的是為了描述這象徵性的狀態。

安德魯.索羅門所提到的 哥雅 (Francisco Goya) 是位知名的西班牙畫家。

晚年他創作了一系列被稱為 黑畫 (Pinturas negras) 的畫作。「黑畫」顧名思義就是整個畫風呈現出來的是黑黑暗暗的色調,藝術研究者認為這和他晚年憂鬱症的影響有關,而他最著名的其中一幅就是下面的 Saturn Devouring His Son (農神吞噬其子)

憂鬱症會讓人的世界變得灰暗,而且難以擺脫。前英國首相邱吉爾也是憂鬱症患者,他常用「黑狗」來形容自己如影隨行的憂鬱 (相關影片連結)。在哥雅的憂鬱世界裡,看到的一切都是灰暗,即使是血腥殘酷的畫面也習以為常。



3。

 憂鬱是愛的缺陷。 如果你將要和另一半結婚,然後想: 「好吧,如果我妻子死了,我會再找一個。」 這不是我們熟知的愛情。 沒有這樣一種愛情, 只有獲取幸福卻不用體驗失去。 這種絕望的幽靈,會是親密關係的動力。

曾經失去,才會更懂得珍惜 -- 這是一般人都有過的體認。

不論是歷史上,或者我自己的臨床經驗上,都有許多因為失去、珍惜、進而重生獲得更多的憂鬱症患者。他們所經歷過的困境與痛苦,是一般人難以體會的,就如同沒生過小孩的人永遠不知道生產的疼痛有多痛一樣。

但,我們要努力讓那絕望的幽靈、愛的缺陷,成為明天 "不完美但會更好" 的原動力!



4。

人們容易混淆三件事:憂鬱、哀傷、和難過。
哀傷是明確的反應。如果你因為損失而感到非常不開心,那麼六個月之後,你仍然很難過,但日常作息好轉了一些。這大概就是哀傷。它可能最終在一定程度上能自行修復。
如果你經歷了一次災難性的打擊,你感覺非常糟糕,六個月之後依然無法正常生活,那麼可能就是一種憂鬱,它被災難性的事件所觸發了。

安德魯.索羅門這裡講的三個字,分別是 憂鬱 (depression)哀傷 (grief)、和 難過 (sadness)

難過 (sadness) 就是我們平常會經歷到的低落的心情,比方被老師罵啦、被老闆罵啦、被父母罵啦、被兒子女兒罵啦、…之後的情緒反應。

哀傷 (grief) 則是指失去之後的情緒變化,特別是失去具有特殊意義的某人的時候,例如親人過世了、心愛的寵物過世了,廣意來說像交往多年的男女分手時的心情也可以算是哀傷。

哀傷反應,在事情發生後的一段時間內,只要沒有出現不合理的念頭、奇怪的行為,都是正常會有的情緒反應。但一旦時間太長,生活仍持續無法恢復平常,那麼可能就已經到達了憂鬱的嚴重程度。

但是有個重點是,憂鬱 (depression) 不一定和哀傷有關,一個人會憂鬱常常是大腦的情緒中樞早已出現問題,只是正好在某個時刻病人愈到了某件讓他足以難過或哀傷的事,被難過或哀傷的情緒誘發之後,憂鬱的問題從那天起開始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




5。


你憂鬱的時候,並不像是 你戴上了一個灰色面紗,透過沮喪情緒的霧霾 來看待這個世界。 而是你認為那層快樂的面紗 已經被拿走,所以現在你面對的是赤裸裸的現實。

憂鬱症患者,就像是色盲,因為感知不到快樂,很難看得到每件事的彩色面。任何現實遇到的問題,他們所看到的是實際困難的那一面,樂觀、勇敢、果斷、好運氣是他們失去掉的顏色。(相關文章連結)

(色盲者看到的世界)



6。

憂鬱是每個家庭裡的秘密。…這種相互隱瞞的惱人天性。憂鬱會令人精疲力盡,它消耗了你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此緘口不提,只會讓憂鬱更糟糕。

不論是台灣或者國外,家裡有親人憂鬱,好像都不是能對外人啟齒的話題。先生憂鬱不敢讓太太知道,小孩憂鬱不想讓父母擔心。憂鬱,是很多家庭裡的秘密。

但 憂鬱需要的是發洩、需要的是傾聽,需要親人朋友的協助與包容,才能讓憂鬱的心情儘快恢復平靜。然而,很多家庭裡被隱藏的憂鬱是家人間互動與氣氛所造成的, 家庭成員的「懶得聽」、「不想管」常常會造成憂鬱家人從此在家絕口不提、強顏歡笑、眼淚往肚子裡吞,結果只是讓憂鬱彆在心中內傷愈來愈嚴重。(相關文章連結)


7。

電療、扣帶迴切開術。

這兩個是安德魯.索羅門在演講中提到的兩個醫學名詞。

電療的全名是 電痙攣療法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是一種藉由電擊腦部、誘發痙攣,達到治療精神疾病的方式。電療已經有近80年的歷史,台灣大部份的醫學中心或精神科專科醫院也都有替病人施行電療的經驗。

電 療可以算是憂鬱症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成效仍不佳時的治療方式,為減少病人接受電療時的不適通常會在麻醉的狀況下施行。副作用像短暫性意識不清及 記憶喪失、因肌肉抽搐造成的肌肉痠痛和頭痛等。雖然有些副作用,但安全性比麻醉本身還高。許多國家認定懷孕中的婦女憂鬱時,接受電療比吃藥安全許多,對胎 兒的影響是最小的。

扣帶迴切開術 (cingulotomy) 是針對大腦額葉的一個腦部手術,因此需要有經驗的神經外科醫師來施行,用在最最嚴重的精神病人身上,包括嚴重的憂鬱症患者。

大腦裡的扣帶迴 (cingulate gyrus) 是我們的情緒整合中心,不論是察覺別人的情緒、感受環境的氣氛,或者是本身情緒的表達、講話方式是兇狠還是溫柔,都會先經過扣帶廻的處理。扣帶迴切開術就是把精神病人的扣帶廻切開,讓病人不再反覆在憂鬱的心情中打轉。

雖然因為近年來立體定位系統的進步,扣帶迴切開術從過去要全身麻醉開腦,到現在可以讓病人清醒僅接受局部麻醉來施行,但畢竟手術本身就有危險,也要冒著術後可能人格大變的風險,在國內外已經漸漸少有經驗。

電影《飛越杜鵑窩》McMurphy接受電療的片段。
現在的電療會先讓病人麻醉,不會有電療過程中的疼痛。


8。

我從紐約時代雜誌得到一份約稿,寫寫低收入者的憂鬱情況。我交出了稿件,編輯打電話告訴我: 「我們可不能發表這個。」
我問:「為什麼不行?」
她回答說:「這故事太勉強了。這些人處於社會最底層,然後他們接受了幾個月的治療,接著就能去管理摩根斯坦利公司了?這太沒說服力了吧…」
她說:「我從來沒聽過這種事情。」
我回答:「你沒有聽過這樣的事情,正說明了這是條“新聞”。而你們可是一家“新聞”雜誌社 !」


這是一段有趣的故事,不過也正說明了目前社會大眾對憂鬱症患者的了解有限,仍停留在「憂鬱就等同人生完蛋」的悲觀態度。

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都是憂鬱症患者”結局不好”的新聞。但事實上,有許多憂鬱症的病人在接受治療下可以恢復原本的能力,而這當中有許多是活躍的知名人士(例如安德魯.索羅門)、或者大企業家。天下雜誌曾報導在台灣有近三成的高階主管有憂鬱傾向。

很可惜的,這些令人振奮的故事反而很少在一般媒體看得到。一方面是沒有賣點吧?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病人自己走過這一段辛苦之後,也不鮮少讓外人知悉。



幾位讓人難以想像、持續與憂鬱症奮戰的明星:
Jon Hamm (喬·漢姆), Winona Ryder (薇諾娜·瑞德), Owen Wilson (歐文·威爾森),
Catherine Zeta-Jones (凱薩琳·麗塔-瓊絲), Ellen DeGeneres (艾倫·狄珍妮), 
Brad Pitt (布萊德・彼特), JK Rowling (J·K·羅琳)


9。
似乎所有的人都有一種錯誤的道德約束,認為憂鬱症的治療,包括藥物和其他治療,都是人工的、 而不是自然的過程。我想這想法是非常誤導人的。按照自然規律,人的牙齒應該逐漸掉落,但是沒人會反對使用牙膏,至少我身邊沒人反對。

接 著人們會說:「那麼,憂鬱症難道不是人們應該經歷的過程嗎?憂鬱難道不是我們演化的結果嗎?它不是個性的一部分嗎?」 對此我想說的是,情緒是可以適應調整的。我們能夠感受悲傷、害怕、 快樂、愉悅,和其它所有的情緒,這彌足珍貴。當這個感覺系統失靈的時候,嚴重的憂鬱症就出現了,這是情緒上無法適應。

的確,這是許多病人與家屬常常會提到的問題:「憂鬱不能讓它自然復原嗎?為什麼要接受治療?」而另外一個經常伴隨的想法就是:「我自己也曾經憂鬱過,最後還不是靠自己走過來了!」

首 先,要先回到前面第4點所提到的:憂鬱、哀傷、和難過 三者是不同的。這邊有個我常舉的例子 -- 平常人以為的憂鬱就像太魯閣一般的山谷,但真正經歷過憂鬱症的人才知道,真正的憂鬱有如大峽谷那樣的深。從太魯閣山谷下爬上來很辛苦沒錯,但那跟從大峽谷 底下爬上來相比是兩回事。

牙齒壞了只是讓人吃東西很痛苦,憂鬱症則是讓人吃東西痛苦、睡覺痛苦、走路痛苦、做事痛苦、發呆痛苦、連活著保持呼吸都很痛苦。如果我們牙齒壞了知道要趕快去補牙,再拖只會增加牙疼的痛苦,那為什麼憂鬱症還要擺著等它自然慢慢好呢?



10。

時 間流逝,我想到的是,那些否定自己經歷的人,他們會說:「很久以前我憂鬱了。我不想再想那些經歷,我不想再看它,我只想繼續我的生活。」諷刺的是,那些人 往往被自己的經歷所困。迴避憂鬱只會讓它更強大。越逃離,它就越強大。 能夠好起來的人,他們能夠接受事實,承認自己的症狀。那些可以接納自己有憂鬱症的人會康復起來。

怎 麼樣的高血壓病人會最舒服自在?不管是遺傳的、還是因為自己平常吃太油所造成的,總之接受自己得了高血壓,“認份”地開始調整自己的飲食,規律作習,開始 努力做運動,配合藥物治療,預防高血壓可能帶來的中風、心臟病等等的危險,這樣的病人雖然得了高血壓,但知道如何照顧已經生病的自己,知道做些什麼能幫助 自己,他就能和高血壓和平共存,平平安安。

那麼,怎麼樣的憂鬱症病人會最舒服自在呢?



最後。

憂鬱的反面不是快樂, 而是活力。

最後我引用安德魯.索羅門的這句話做結尾。

正視憂鬱症的本質,它讓人失去的,並不僅僅只是平常人以為的「快樂」而已。

祝福大家的每一天 輕鬆.快樂.高效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留言! ^_^